您当前位置 : 首页  心理健康  成长与分享

你想要好的人际关系,却总搞得人家很不爽?

2016-06-06   来源:安徽三联学院   点击:9478

《揭秘人际交往中让人不舒服的真相》一文中的主人,安,由于内在的不安全感和缺乏界限,在情绪上过度反应,在行为上过度唤醒,常会引起身边真正关心他的人的自责或烦躁,从而导致他的人际困难。

难道说,人际交往中常常搞得别人不爽的“安”们,真的不在乎不需要不喜欢好的人际关系吗?不,绝不。恰恰是他们太过渴盼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总想照顾对方的感受,担心对方不高兴不舒服,然而却总搞得对方很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

真实活现

安向我做过多次心理咨询,双方感觉都还不错,所以约定做深入的心理咨询。咨询中,谈到过往的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我陪伴他探讨在那个情景中内心的感受。

我也默不作声安静地等待着。安说,感受不到什么。然后问我为何不说话,转而忽然问我什么文化程度,有没有正规的咨询师资格。我顿时感到十分惊讶。这些资质我早就向他做过介绍,而且前面多次咨询他是很认可的。难道他有什么新的不放心?

我如实地重复了我的资质,他附和了很多赞赏。但是,接下来,他把话题转移到两个欺骗电话上面去,说电话中那些人是如何如何地难以让人信任。

安为何转移话题,这些话题跟当下的主题有什么关联呢?扯这些闲谈,难道是想要浪费时间吗?我感到我的内心有些愤怒。甚至想要中断咨询。于是,问他内心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把话题忽然转移到无关主题上面。

安小心翼翼地问:王老师,你真的想了解吗?你不会因此而生气吗?

我说,当然。于是,安说出真相。

在我安静地等待他探索重大事件情景下的内心感受时,他对我感到十分愤怒。

他认为,即使自己不表达,作为资深心理咨询师的我,也应该能够感同身受。而我则默不作声。因此,他怀疑我的资质和咨询实力,并且想到到我在打着咨询的幌子骗他的钱。而当我重述我的资质后,他则心想:虽然是咨询师,但没有过同样的经历,怎么能够理解当时那种复杂而痛苦的感受?

他自己虽然愤怒,但是,担心说出这些真相后,会让惹我生气,所以就采用了“旁敲侧击”的方式。

安说出了真相,我在头脑层面也接受了这些,但我隐隐感到胸部剧痛。我似乎觉得作为咨询师,真的做得很不好,自责、羞愧、恼怒等等,让我感到真真的很不舒服。

显然,安重演了“安”的人际互动的心理模式:对咨询师先是理想化,然后无意识中又贬低对方。

而在行为上,安则采用了“旁敲侧击”式的“被动攻击”。他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是制造出一种新的情景,让咨询师陷入其中,体验到跟他一样的愤怒和不舒服。这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活现”或“具身”。

安说,在现实生活中,他则直接离开,中断跟对方的交往。这大概是被动攻击的另一种方式吧。总之,就是让关心他的人感到非常地不爽、不舒服。

越是关心他,就越让你体验到那种不舒服。

为何会是这样?

“我不说,你也应该理解。”安对于亲近他的人,无意识中会有着这样非理性的期待。就像婴儿跟母亲还处于“共生”阶段一样,婴儿无意识地认为,母亲就是他自己,能够懂得他的一切,他可以掌控母亲的一举一动。

换句话讲,在心理发育上,这样的无意识期待,其实是停留在婴儿跟母亲的“共生”阶段。

而现实中的养育者的母亲,对安的情感需求,并没有作出有效的回应。相反,母亲的迟钝或拒绝,常常让安感到挫败、失望、愤怒。“安”常常会采用过度反应的方式来唤醒母亲的回应。这就是过度反应、过度唤醒。

安呢,则预感到自己的过度反应或过度唤醒,会遭到母亲的反对,甚至会因此招致惩罚,所以,他尽可能地压抑自己的挫败、失望、愤怒。那么,为了不让母亲生气,不招致自己被惩罚,安选择了“旁敲侧击”的策略。他以为,这样就会避免跟母亲的直接冲突,那么就可以不招致到惩罚,就不会失去关系。

在成年后,安的“婴儿策略”,无意识地被重复。那么,他会无意识地把关心他亲近他的人,当作早年的养育者,重新“活现”当年的养育关系及情感力量。

事实上,安非常渴望亲密,渴望好的人际关系。而他在早年的养育关系背景上,所创造的“婴儿策略”,也理所当然地在新的关系中重现。因为,那就是他当年对亲密的一种真实体验啊。

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去体验一种新的亲密关系。

安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发现,并没有受到咨询师的惩罚,原来直接表达,也是可以被包容的。于是对自己放下心来了。

然后,发现,即便是自己的不好,也是可以被接纳的。渐渐地,他逐渐放下了以前保护自己的“婴儿策略”,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并对此感到满意。(摘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