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思想教育

袁贵仁: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2014-05-16   来源:安徽三联学院   点击:48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坚持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十大期盼”的首位,并强调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阐明了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推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形成大力推动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二、推进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强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从小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筑牢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三、把握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并特别强调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集中反映了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深谋远虑。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探索形成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协同育人机制、社会评价机制,构建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的育人格局。

    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从小受到好的教育。总书记还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重视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新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为底线,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衔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五、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认真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实行督学责任制,建立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专业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六、加强队伍建设,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职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他强调,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地位作用、工作方针和根本任务,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把“三个牢固树立”作为根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切实关心教师成长进步,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特别要对农村基层、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和青年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关爱。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提升教师素质,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和教育家。

    七、推动综合施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已有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尽力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并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措施。这些重要论述,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的高度,强调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扩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和范围,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和领域建功立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

    八、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的方针政策,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广大留学人员要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教育对外开放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对国家外交大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合度和贡献度,努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支持国内高水平教育机构走出去办学,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类别、学科结构和地区布局,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好留学中国计划,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健全工作机制,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