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心理健康  心理科普

如何应对地震恐慌心理

2010-05-12   来源:安徽三联学院   点击:5708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至今仍未能完全为人们所认识在其被蒙上一层神秘而恐怖的面纱之后会在部分人中谈色变。在地震时和地震后,由于人们对地震都持恐惧心理因而一些人常常将一些非地震的声响误认为又地震了出现跳楼并造成更严重的意外伤害。
   要理性看待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危机。遭受震感的人,可能会产生两种心理:一是抱怨,地震了,为何事先没预报;二是恐慌,担心在下楼或乘电梯时发生意外,尤其对高层建筑避险心有余悸。这都是正常心理。因为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重要特征。但是公众在恐慌后,如何调整心态,增强预防理性。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面对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突发事件,抱怨愤怒无济于事,也于事无补。这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理性的反应,就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伤亡和损失。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住在高楼上的人,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原因而死亡的人并不多(毁灭性地震例外) ,而是由于逃生本能促使,仓惶跳楼致死的较多。人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失去理智的判断,就会选择跳楼等冒险行动。其实,如果寻找墙角、墙柱等处躲避,还是有可能免除死亡的,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冷静和好心态就是逃生力和减灾力。

 保持良好心态,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 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赶快逃离,最终遭致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 难、死亡等危险,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心理表现的应有之义。但是,除了这些应有之义之外,人们更应该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害怕不是办 法,担心无济于事,既来之,则安之,坦然面对,设法解决,这才是成熟心理的凸显。

 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方式,既与个体特征有关,也与训练有关,平素加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进行这种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如日本的抗震防震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每年的91还是全国的防灾日,都要组织大规模的防灾演习。而我们安全预防教育则相对匮乏,比如许多高层建筑职员 不掌握自救知识,没经过逃生演练,由于无知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其实,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肯定优于普通建筑,并且设有若干应急楼层,知道这些,自然就能冷 静应对了。

 应该加强对公众的灾难教育,普及自救防范知识,增强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置能力。个体是否能从灾难中成长的标志之一是能否理解危机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如果一直将精力陷在负面思维中则难以抚平创伤。通过引导人们认识到灾难积极意义的一面产生新的合理思维和信念,积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就能保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积极面对生活、学习和人生。